2005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讓體育成為突破國際困境的最佳途徑

陳詩欣在雅典奧運拿跆拳金牌的那一刻,她狂喜地在會場奔跑,盈淚注視台灣梅花旗的升起,當畫面即時傳輸到台灣,很多人留下驕傲又心疼的眼淚;一個女子,一 個運動員,讓台灣在世界上發了光,讓她的同胞在千里外燃起屬於民族情懷的感動。那不過是2004年的事情,那時,體育迷幻似地紓緩台灣人的憂鬱,甚至提起 了一個國家的高度,這個國家多麼需要正面的激勵和由下而上的力量去迎戰對政經困局產生的集體憂慮。

從1968年紅葉棒球隊獲得世界少棒冠 軍到2004年雅典奧運掄元,耀眼的台灣之光,是久違的需要。跆拳英雄陳詩欣、朱木炎、黃志雄被傳頌的故事一定精采,奪牌後站上的每個舞台也註定要被商業 消費,甚至被政治消費(黃志雄不也當上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不可否認地,奧運二金一銀對台灣的最大效益,是讓體育變成突破國際困境的最佳途徑,這點或許政 治卻很必要。

針對這個需要,台灣是否走在對的策略上,還是,一直在等待奇蹟?政府和社會是否已經提供優秀運動員最好的養成平台?跆拳、羽球、射擊、乒乓球等台灣號稱足堪在世界運動場上競逐的強項,真地獲得企業、社會、政府妥善的支援連結?

2005 年8月有一則消息,19歲的鄭韶婕拿到世界羽球錦標賽女子單打銅牌,這上不了台灣報紙頭條,但羽球界的人很清楚,在台電、土銀、合庫三大球團針對國訓隊選 才不公、訓練成效不彰、補助經費使用不當而與中華羽協抗爭期間,這個孩子戰地多不容易。我因為打羽球,所以關心這些發展,但是我不清楚的跆拳和射擊等培育 選手的環境是不是比較好?至少我期待他們比較好,畢竟「走進來靠觀光,走出去靠體育」,用天賦、汗水、毅力書寫青春的這群運動國手,悄悄地背負著讓世界看 到台灣的使命,我們給他尊嚴、待遇、公平、關懷的同時,政府、企業、協會、社會對各項體育活動的資源整合應更有效率並審慎為是。

除了奧運,台灣民眾對體育的關注還可以延伸到亞運、世運,甚至國手們代表台灣出賽的每個競技場;除了朱木炎、陳詩欣,我們還有鄭韶婕,還有現在記不起名字卻將讓世界記得台灣的明日英雄。
(寫於2005.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