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選舉, 我從政的啟蒙

年底百里侯大戰,這次沒有大張旗鼓的「快樂希望助選團」、「真堅定助選團」,但是選舉大師阿扁總統還是站上了選舉卡車全省走透透,左談改革訴求,右打在野黨。口號能激起一時的漣漪,但能讓人民感動的還是能看到生活的安定,以及對未來的放心。

選舉不斷帶給台灣民主的洗禮,雖然不一定萃瀝到政治清明的境地,但這是台灣底層反應原始聲音的舞台。選舉,雖已今非昔比,不同時期的戰役,都影響我甚深。

記得小時候,每次問起選舉,長輩們多半會叮嚀我「政治很可怕」。不過在我的家族中,外祖父卻是一個例外,他對選舉非常熱中,還曾下海為無黨籍候選人楊金虎先生、洪照男先生競選高雄市長,但最後都鎩羽而歸。但外祖父畢竟是個例外,家族的其他成員,對政治無不敬而遠之。父親雖對選舉的不公平充滿厭惡,卻未實際投入。每逢選舉期間,敏感的我,總會感受到他錯綜複雜的興奮和不安,我從上一代看到對政治力不從心的無奈與恐懼。

1979年我考上台大,當時的我,是個典型的大學文藝青年,瘋狂迷上犀利率真的魯迅作品。當時台大附近的地攤上,常有小販偷偷盜印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學,但品質既差又貴,於是我率先對查禁魯迅作品一事起義,一舉告到新聞局,還因此被警總約談。這意外惹來的無妄之災,使我更堅定自己對現狀的不滿,也強化了我亟欲投入改革的決心。1981年恢復立委選舉,我終於付諸實踐,投身為台北市某位黨外候選人助選,那年黨外打出「重審美麗島」的競選口號,在全國各地推出美麗島受刑人家屬參選,表達對國民黨政權的深沈抗議。那時的選舉活動往往交織著淚水和激情,我站在歷史現場的第一線,直接和廣大民眾接觸,直接了解人民的心聲,直接感受人民的認同,所受到的啟蒙,讓我開始嚴肅面對自己的生命。

台大畢業後,我當兵、赴美求學,再回到台灣,在大學政治系授課,我對政治關注的熱情始終如一(1988年還與民進黨前秘書長張俊宏合著《到執政之路》,為隔年縣市長選舉提出「地方包圍中央」戰略);同一時期,台灣的社會活力與政治發展也迅速迸放,從增額立委選舉、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甚至政黨輪替,每個選舉都是影響台灣至深且俱的文明戰役。直到2001年,我也投入了第五屆立法委員的選舉,開始棄學從政的生涯。

曾經,選舉只是威權統治者把玩的遊戲,民主的聲音只能在暗巷游移,但數十年間,它也伴隨著台灣的歷史狂飆,讓民主運動從體制外的抗爭走向體制內的協商,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雖然,近年的選舉連連,消費式的選舉製造了撕裂社會的語言,消耗了許多社會成本,但它終究是人民可以改變現狀的機會,因為,改革永遠是進行式,政治人物永遠需要被檢驗,政治行為都要向人民負責。

現在,不管是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或國民黨的「把台灣贏回來」,都是藉助選舉,把目前政局紛擾的困局交由人民來評理,我相信,選舉的口號只是暫時的迷幻,選民自會做出適當的判斷。正如我投身政治的精神來源,主要來自對人民的信心,以及與人民共同成長所帶來的喜悅。選舉,帶領我走入政治的殿堂,甚至成為背負選民負推的政治人物;內心雪亮的台灣選民,也會透過選舉,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

(圖為赴美留學時期的我,伸探政治學的理論,日後並親身實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