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我看美國政府的網路革命

2006年十一月十九日,研考會和北市電腦公會合辦「我的 eGov歡慶十週年」,對於近十年的政府網路化頗感欣慰。的確,以相對有限的預算,台灣政府的網路化成果並不差,在亞洲可能也僅次於南韓和新加坡。不過,如果把歐美國家納入比較,台灣政府的網路革命,不管在概念或實踐上,恐怕還落後很遠。


有幸成為二
OO六年艾森豪獎學金得主,我的考察主題正是「網路科技對於政府改革的影響」,為期兩個月、歷經七個城市的訪問交流,我不禁驚嘆到美國結合網路科技推動政治改革的各項巧思。


相對於台灣網路政府還停留在單向提供資訊、文字為主、簡易文字搜尋的初級階段,美國政府的網路化,已經發展到雙向溝通、多媒體影音、資料交叉檢索(
data mapping )、提供線上交易等進階功能。更重要的是概念革命,包括效率政府、顧客導向、透明政府、公民監督、公民參與,使結合網路科技的政府革新,擴大成全方位的政治革命。

顧客導向的革命

以美國聯邦政府的入門網站(http://www.firstgov.gov ) 為例,為了方便查詢,將使用者區分為四類(顧客):公民、事業(營利 /非營利)、聯邦雇員、政府間關係,在每一類別下,又依照雅虎網頁的編排邏輯,次分為各種主題群。官方網站的雅虎化,最典型的是麻州政府 (http://www.mass.gov), 不但把使用者區分為居民、事業、訪客、政府等四類,依序次分出各種主題群,州政府甚至還模仿企業行銷,隨時以頭版文章或跑馬燈,促銷最新提供的線上服務,並提供公民評分的雙向溝通,將顧客導向的政府服務落實到極致。

美國還結合資料交叉檢索的電腦科技,把網路政府推升到「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境界。例如維吉尼亞州政府(
http://www.yesvirginia.org )即提供多媒體展示的交叉檢索,如果你想投資維州,只要在線上輸入相關條件(如地理位置、土地面積、投資額度),網站立刻可以交叉搜尋出各種最新資料,包括當地物價(房地產行情、生活費用)、附近商圈學圈、人口組成、犯罪率,甚至還包括Google Earth 的當地GPS照片,如此便利的線上服務,自然能促成更多的當地投資。

此外,針對大都會政府的複雜難解,美國各城市也開始提供即時搜尋的求助服務。以紐約市為例,相關局處單位在電話簿竟然多達十二頁,市長布倫堡(
Bloomberg )因此創設「三一一公民服務中心」(311 Citizen Service Center ),透過特別設計的軟體判讀,只要撥打三一一電話,就可以經由三百人服務的電話中心,迅速找到求助的市府單位,並立即將市民抱怨或求助項目列管追蹤。總計從二OO 三年到二OO六年,市民求助電話高達四千萬通,經由電腦的立即分析(包括每日、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紐約市府可以隨時掌握都市問題的核心,並迅速改正政府服務的缺失,更加符合市民的需要。

透明政府的崛起

網路科技的即時化特性,當然也被最講究民主的美國,運用到政府的透明化改革,尤其是如何監督政府收支,更是網路革命的焦點。

在美國,只要上網查詢,幾乎都能立刻找到每一項政府採購或公共工程的發包細節,包括採購契約、預算情形、發包過程、承包商資料,部分政府網站甚至還提供當前的執行進度。不管是布希總統或紐約市長布倫堡,都提供最即時的施政計畫評分表( Scorecard ),讓市民可以隨時瞭解政府目前正在執行的各項計畫,同時也包括監督單位針對各項計畫的考核評比。

透明化最徹底的是密西西比州政府 (http://www.mississippi.gov) ,竟然要求各局處在每日下班前,都要在網上公告當日的決算執行情形(包括計畫預算、已核銷支出、進度百分比、預算餘額)。在台灣,不要說是各局處的每日決算資訊,即使是政府總支出的每月、乃至每年決算資訊,都很難在網路上找到。

Rutgers 大學的Marc Holzer 教 授,與南韓學界共同研究網路政府改革,經由三十六項評比標準,判定首爾的網路政府是世界第一。他說首爾市府為了落實透明化,甚至還要求在重大決策後一週 內,將決策過程的錄影帶全程上網,讓市民可以隨時觀看並下載與會者的辯論內容。這種多媒體影音的透明化要求,連美國都還難以做到。

公民參與的躍進

不過,美國畢竟在公民參與的草根民主運動上,仍居全球之冠,網路科技的引進,更使公民運動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驚人創意。

我有幸認識陽光基金會(
Sunlight Foundation )執行長Andrew Pariej ,他結合各地民運人士,把提倡共同參與編寫的威基媒體(wikimedia )技術,運用到政治改革領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首推「媒體與民主中心」(Center for Media and Democracy )所創立的SourceWatch 網站(http://www.sourcewatch.org ),試圖對美國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和組織(包括公關公司、智庫、同業公會、親商團體等),展開威基式的資訊公開和爆料運動。

例如為了監督國會議員,
SourceWatch 成立Congresspedia 網站,讓網民共同編寫個別議員的資料庫,包括歷屆選舉、政見主張、表決立場、結盟對象、獻金來源、爭議言行等等。Pariej 對我說,他還和二十一位今年國會的新挑戰者簽約,言明在當選之後,將會提供每日行事曆在網上公告,讓所有網民參與見證議員的每日作為。

公民參與的躍進,還包括監督特定政府部門的社會運動。例如
Green Media Toolshed 即因為懷疑環保署落實查緝環境污染的誠意,特別成立爆料網站(http://www.scorecard.org ),只要網民發現某地環境污染,即可隨時上網填寫表格舉發,藉此結合各種力量向政府要求改善。

綜合上述,不管是顧客導向的效率政府,或是主動公開的透明政府,或是公民監督的社會運動,台灣政府的網路革命,都還有很寬廣的學習空間。這篇文章作為引言,希望可以成為新一波網路革命的開始。


沒有留言: